2021年智慧公交市场:预算收紧、进入冷静期、效率导向

发布时间:2022-01-14

2021年,智能公交领域已经进入发展冷静期,受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客流量大幅下降,公共交通企业的票款收入相应地大幅减少,财务盈亏表上营收与财政补贴的差额也越来越大,某种程度上导致车辆更新和技术进步措施基本停滞,但不可否认,智能公交市场依旧长期存在,无论是公交企业还是公交主管部门都明确将智能公交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增效提质。


新的一年,宏观经济运行压力大,财政补贴资金压力大,公交生存与发展压力会加剧,通过智慧化提质增效会更加重视。公交企业需要从主业上破解难题,要以大数据挖掘为中心,围绕乘客出行需求加大软硬件投入,运用大数据分析解码市民出行特征与规律,优化运力结构降低营运成本,优化线网配置给乘客提供更多出行产品,走出后疫情时代。

近日,赛文交通网邀请了来自交通运输部、公交集团、高校专家、企业代表等专业人士谈了谈他们对2021年智能公交市场发展的最深感受。调研过程中,很明显的感觉到原先专注于公交领域研究的行业老师,现在都转移了研究方向。


“‘数字化转型’成为智能公交发展的新热词。”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好德

回顾过去十年,“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 “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全部建设完成,36个试点城市带动了全国的城市公交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十三五”期交通运输行业的“互联网+城市公交”规划和建设,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与智能公交的深度融合。

2021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国家在“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交通运输行业首次印发了《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数字化转型”成为智能公交发展的新热词,公交的业务对象数字化、业务知识结构化、业务流程线上化、数字资产价值化也成为目前城市公交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北京、重庆、深圳、广州、青岛等城市已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或取得成效、或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好用、实用、管用的智能公交行业管理系统及相关产品,定将从以往锦上添花式需求,向刚性需求转变。”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技术咨询公司副研究员 杜光远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监管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中的核心内容,是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多年来因多方面的原因,相比于高速发展,全面开花的智能调度系统、出行信息发布系统、智能车辆等方面,行业智能监管系统在智能公交市场中的发展明显滞后和不足。

2021年,疫情影响、客流下降、成本攀升、财政紧张等不利因素依然在叠加影响着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同时也对行业管理部门精准管理,精准施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如何精准化优化布局线路,如何精准化平衡补贴和服务关系,如何精准化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等一系列不得不回答好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建立面向未来的智慧公交行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可以预见,未来在运营计划优化、线路布局调整、成本补贴核定、绩效水平评估等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好用、实用、管用的智能公交行业管理系统及相关产品,定将从以往锦上添花式需求,向刚性需求转变,并从大城市向更多中小城市全面拓展。


“我们既不想城市拥堵,也不想放弃汽车产业,矛盾和摇摆中,智能公交的优先级越来越低。”


——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

数据研究部主任 郑凯

不好意思,我要泼冷水了:至少在“十四五”的前半段,当然也包括2022年在内,是智能公交的蛰伏期。理由有四:

1、从技术发展来看。前些年技术发展的红利与积累,以4G技术为代表,已经在“十三五”被基本吃干抹尽了:我们实现了手机扫码支付上车,我们可以预计车辆到站时间,我们开始精准分析客流走向和线路效益……可是现在的技术呢?5G也好、车路协同也好,目前来看,有正儿八经能打的么?基础层的技术在蛰伏,应用层的智能公交能起飞么?

2、从政策支撑来看。我们可以翻一下《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层面的工程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既有公交都市建设,又有交通“一卡通”。这种力度之下,智能公交再不发展一下,岂不是太对不起政策红利了?再来对比一下刚出炉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跟智能公交扯得上关系的,就一句话——“推广智能公交、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提升公共交通柔性运营能力。”运营管理也好,柔性运营也好,软内功待考验,硬政策已退潮。

3、从资本走向来看。智能公交的发展,互联网资本功不可没,而如今的互联网资本,还能吹猪上天么?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4、从出行矛盾来看。理想中,公交优先人畅其行,现实中,公交低碳集约却差强人意,小汽车舒服个性却越来越堵。我们既不想城市拥堵,也不想放弃汽车产业,矛盾和摇摆中,智能公交的优先级越来越低。

所以,智能公交,且行且珍惜吧!


“2022年,宏观经济运行压力大,财政补贴资金压力大,公交生存与发展压力会加剧,通过智慧化提质增效会更加重视。”

——深圳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深圳市都市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济勇

2021年走访了几十个城市的公交企业,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总体来说,企业对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都有比较大向往,对数字化转型抱有期望或者列在企业发展规划中,这是好事;第二,一线城市资金相对充裕,智能化基础条件相对好,而非一线城市智能化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信息化基础薄弱,挺多城市信息化设备老旧问题突出但没有费用更新;第三,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比较严重,设备安装了没有机制去发挥作用;第四是预期目标超出了自身资源能力和管理能力。

2022年,宏观经济运行压力大,财政补贴资金压力大,公交生存与发展压力会加剧,通过智慧化提质增效会更加重视;从方向上看,一线城市公交将在硬件优势基础上更加趋向融合、优化智慧管理系统,其他城市可能面临更新设备的基础性问题,一方面缺乏资金购置更新设备,另一方面缺乏设备失效情况下的提质增效替代路径。

我们单位长期深耕公交,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公交企业更需甄别真实需求,走匹配自身资源的道路;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信息化基础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使用好有限数据依然可以找到提升营运管理科学性及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


“回顾2021年用一个关键词描述的话,那就是‘熬’。”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智慧公交分会副会长  丁涛

后疫情时代,全国公交客流量恢复缓慢,客流量仅达到2019年的70%,公交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大家虽然也采取一些措施,拓展辅业以辅养主,降低成本等手段,但收效甚微。

关于智能公交的研究与应用,很多企业还是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原因是智能公交的硬件不“硬”,软件太“软”。具体表现为:探知客流的设备少价格昂贵,且精准度不高;安全主动防预设备也是价高,实用性不强;CAN总线技术仅仅用于发动(电)机、电池功况等。硬件生产厂家还需要从应用层深度开发,打造适应公交企业的感知设备。

软件方面当前还是传统的“五大件”时代,即调度系统、支付系统、办公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公交更需要的是数据分析决策平台、线网优化平台、安全管理平台、车辆功况动态监控平台、审计监督平台、数据融合平台等。公交专业的软件少之又少,即使开发了这些平台的企业,也没有完全抓住公交的痛点,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案。

回顾2021年用一个关键词描述的话,那就是“熬”。对于公交企业一方面收入下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花了钱投入到智能公交产品上又担心投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观望者居多。

展望2022年,公交企业要从主业上破解难题,必须要以大数据挖掘为中心,围绕乘客出行需求加大软硬件投入,运用大数据分析解码市民出行特征与规律,优化运力结构降低营运成本,优化线网配置给乘客提供更多出行产品,走出后疫情时代。


“2021年智能公交市场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艰难。”

——华录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孙宏飞

2021年智能公交市场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艰难”。

两个层面来看,第一是从用户层面,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公交企业的日子非常艰难,特别是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有些地方公交企业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可能都在优先保障一线的司机工资,但有些管理人员的工资其实也拖了很长时间。

第二是从智能公交企业这个层面,因为市场没资金,企业的商业模式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从去年整个市场来看,公交集团的资金来源更多的是贷款方式,比如像东北地区,这很显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当然,随着国家吹响“数字化转型”的号角,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部分客户对于“价值”的认识也开始趋于理性,开始打造以“转型”为目的的“数字化”可持续建设模式。在这样的形势下,无序和盲目的建设势会进一步减少,真正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案和服务才会获得更高的认可度和更大的市场空间。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积极的与客户一起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对于我们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讲,“转型”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预算收紧、进入冷静期、效率导向,是2021年能够明显感受到的变化。”

——车来了城市交通规划专家 李腾飞

预算收紧、进入冷静期、效率导向,是2021年能够明显感受到的变化。

前几年智能公交系统发展经历了一波以调度系统大规模更换为主体的跨越式发展,而2021年智能公交领域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稳定期。

这两年外界冲进智能公交领域的各家大厂发现,公交行业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铁路、航空这类跨区域的交通方式在信息化有着全国统一的标准,而公交的运营有着明确的区域性,一般以城市为范围。公交行业历史悠久,大多数企业的运营策略是和当地居民几十年沉淀磨合的结果,各家公交企业结合自身城市特点有各种独特但实用的解决方案。而大厂冲进来之后,在对城市特点和公交运营理解还不深刻的情况下就强行输出看似提高公交效率的方案,结果经常会遇到方案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个我们在与上百家公交企业的交流中普遍能够感受到。

我认为“效率”是2021年智能公交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智能公交市场依旧长期存在,但无论是公交企业还是公交主管部门都明确将智能公交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增效提质。一方面,为了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基于公交大数据平台的精细化运营在重庆、东莞等城市落地,需要能够落地的系统和一线分析人员长期配合。重庆公交和东莞巴士都配备了专门负责公交大数据分析的人员,这也是保障大数据项目能够发挥长期效益的前提。

另一方面,佛山、中山等城市积极拓展与尝试响应式公交。作为未来公交系统的发展方向,如何从让响应式公交被大众所接受,并找到目标乘客,是响应式公交的发展重点。这必将是一个长期且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和分析。

我对2022年智能公交市场预测与期待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精细化运营继续在更多城市推广。

大数据平台导向的公交精细化运营,不仅仅是建好一个系统的问题。而是需要公交企业培育出自己的数据分析人员,能够利用大数据平台系统做出班次与线路的优化。在2022年,应该会有更多城市公交培养起自己的大数据分析人才,进一步实现公交精细化运营,实现数据指导运营。

另一方面是,响应式公交逐步探索出一条道路。

响应式公交在2022年应该会落地更多城市,赛文之前也有不少文章提到了响应式公交的趋势。不少公司会开展相应的系统开发,但真正落地还是需要懂公交运营,将系统与公交运营相结合。另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城市开展无人公交、车路协同的探索尝试。


“狂风起于青萍之末,虽然2021年受疫情、换届、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智能公交市场整体较为惨淡,但也为来年的市场蓄积了蓬勃的能量。”

——厦门蓝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升元

2021年智能公交市场发展我感受到的变化有两点:一是空前强调数据融合,一是空前强调场景实效。这两年来,客运公交化、公交集团化(即公交与客运合并成更大的城运或者交运集团)、城乡一体化是发生在业主端的大趋势。因此,要将公交、客运、出租、网约等不同业务板块的多维度数据融合到一起,就需要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打造扎实的数据底座和强大的业务中台。而另一方面,由于预算普遍吃紧,业主在建设智能化的过程中会尤为注重方案的实效性,特别是针对具体场景的实效性。单纯展示层面的高大上或者前沿技术的包装已经不能吸引业主,必须要在降本增效、保障安全或是提升服务竞争力等角度为业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要满足这一市场变化,需要传统智能公交厂商、互联网厂商和ICT厂商紧密拥抱,形成更为广泛的生态圈和更具竞争力的联合方案。

如果一定要为2021年的中国智能公交盖棺定论的话,我会选择“蓄势”这个词。狂风起于青萍之末,虽然2021年受疫情、换届、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智能公交市场整体较为惨淡,但也为来年的市场蓄积了蓬勃的能量。2022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之年,配合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政策,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县、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文件和资金预算。

由于疫情推迟和停滞的项目也在去年四季度逐步启动,我们又看到多个久违的千万级大标出现。可以预见,过去几年积攒的市场存量,有可能在今年统一爆发。


“智能公交市场比较冷清。”

——上海正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李嵩

2021年我感觉智能公交市场比较冷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项目比较少,大项目就更少了;第二方面是在参加行业论坛活动、展会、行业年会期间,明显的感受到活动现场人气惨淡,固然有疫情的原因,但是也证明了智能公交市场关注度下降;第三个方面是行业新技术这块也没有特别大的突破。


“职业驾驶人身心健康管理开启新技术与新制度。”

——公共交通学科首席专家王健

2021年受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客流量大幅下降,公共交通企业的票款收入相应地大幅减少,财务盈亏表上营收与财政补贴的差额也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车辆更新和技术进步措施基本停滞,在智能公交领域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进步,只有健康码和行程跟踪值得一提,其灵感来源于地铁站的人工测温。

2021年突发的几起公共巴士事故,意外地暴露驾驶人心理健康管理的问题,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应时地出台加强驾驶员安全管理措施,催生职业驾驶人身心健康智能管理产品和系统的发展,例如疲劳检测仪、手环等。

事实上,巴士驾驶人是脆弱的职业群体,长期暴露在环境压力和恶劣工作条件下,其消极的工作表现和不良的健康都与工作压力有关,企业需要采取基于证据(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危险的工作条件、工作压力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市场上已开发基于驾驶员行为、基于车辆行驶状态行为和基于生理学检测的各种系统和技术,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腕式设备的流行和成熟,用腕式设备采集生理信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通过光电容积描记(PPG)感应器获取驾驶人心率变异性(HRV)特征,再通过人工智能(AI)学习、分析和判断驾驶人身心状态,这种技术和管理系统可以监测驾驶人睡意、日常压力和恢复等,我以为这是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市场上新技术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并开启职业驾驶人身心健康管理新技术与新制度。


“公交信息化建设各地差异比较大。”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

  蔡少渠

智慧公交建设各地的差异大,暴露一系列突出问题,比如智慧公交建设过程中,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上海、广州、杭州或者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高,投入大,整体规划好,但县级地区公交信息化的建设仅仅只有监控,差距比较大,公交信息化建设各地差异比较大,而且很多城市在智慧公交建设过程中重复建设非常明显,造成浪费。


“自动驾驶公交是热门话题。”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

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智慧交通

专业委员会主任 朱昊

我感受到的变化是上海公交信息服务质量的大幅度提升。2021年,我们受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委托,对上海9个区的公交信息服务质量,依据上海市地方标准,进行了基于公交到站时间预告大数据的定量评价,总体上公交信息服务准确率很高,尤其是浦东新区,随着智能调度系统的升级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信息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作为乘客,我直接感受到上海发布APP的到站时间预告服务,经常用,很好用,很实用,成为上海一体化出行MaaS的重要标志性应用。

去年,自动驾驶公交是热门话题。上海临港交通公司在临港自贸区开展环湖一路自动驾驶公交线路的测试和示范运行,以及中运量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营,为未来上海推广自动驾驶公交和五个新城中运量公交运行积累经验。

期待2022年长三角公交信息一体化能够落地和推广,包括长三角毗邻公交的信息共享发布,基于交通部标准的二维码扫码出行等一体化支付服务。也期待自动驾驶公交在五个新城地区继续推进示范试点和商业运营推广应用,更期待上海在需求响应公交调度运营模式上有新的突破,公交大数据在线网优化和降本增效上继续发力,增加公交吸引力,赋能低碳绿色安全出行。


“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以及地方财政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倾斜,预计2022年应该会有更多项目机会。”

——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公交事业部

副总经理 魏芬龙

2021年,智能公交市场我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需求端的动力缺乏。受疫情影响,公交企业普遍遇到较大经营压力,也影响了2021年度公交企业信息化提升建设的意向和信心,普遍延后了项目计划实施。“降本增效”是2021年中国智能公交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在疫情影响下,如何突破公交传统运营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决策,实现降本增效是不同城市、不同体量公交企业的普遍痛点,体现出业内对更创新的智能公交解决方案的期待。

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以及地方财政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倾斜,预计2022年应该会有更多项目机会。技术及产品层面,智能公交建设项目可更多地覆盖智能公交调度提升改造,如基于客流仿真排班运力调优应用、基于智能视频的主动安全应用、基于人车线站数据的线网调优应用、基于企业信息数据的运营效率分析应用的建设提升。

公交企业未来依然会围绕着聚焦“数字化转型”,例如在智能公交大数据决策分析应用、岗前安全检测应用、智慧电子站牌服务系统建设、5G通讯技术应用等方向有进一步的需求。

来源:赛文交通网